鸦片战争期间的高邮知州左仁
左仁(1802—1860),原名辉春,字子仁,号青峙、青士。湖南湘乡人,道光八年(1828)举人,道光二十二年,从桃源县令署任高邮知州,次年秋冬迁任。在邮期间,时人赞为百废俱兴、民和政通。今人更叹服其救国存亡的担当精神、爱民如子的悲悯情怀、儒雅俊逸的文人之气、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风。一、修筑城池,外御夷敌1842年初春2月,江海风鹤,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左辉春奉檄而为高邮州牧,此时的邮邑城墙倾圮、城防虚设。到5月,眼看英军的坚船利炮之下,“宝山、上海相继失守,及我江南”,左公召集绅商筹划城防大计,并捐廉倡率,得捐资二万余金,集役夫五千余人。7月开工,补缺口、修雉堞、建谯楼、建窝棚,城垣、城内市河、濯衣河、南北水关等工程完毕,历半年工成。英军攻陷镇江后,钦差李湘棻等率兵驻扎邮城。又奏准沿运河设防堵炮台四座,由兵丁分段防守。左公率先捐廉,置备军装器械,雇募壮勇60名,挑选城厢壮丁184名、箩夫138名、南北两门巡逻兵勇40名,招募镇勇、村勇等共8570名,分布于十八铺。绅商捐款置备灯笼、旗帜、号衣、兵器、饭食等,样样齐全。百姓守望相助,同仇敌忾,民情安堵。1842年秋,左公在捐修州署时,把内宅东侧的空地十余亩砌以围墙,作为训练民壮、课试武生之所。种柳树百珠,取汉文帝时治军有方的周亚夫之故事,名为“细柳园”。1843年5月底,为考核习武的学生、训练兵卒、操演民壮,左公又捐廉,费时十日在西教场建演武厅三间,帅台、营门各一座,几案、帷幔、旗帜诸物无不完备。二、关注民生,安抚民心养济院为明朝初年所建,虽然乾隆年间曾修缮,已近百年,邑人宋茂初在其记文中描写道:泽葵依井,蔓草塞途,霜露增凄,风雨不蔽。1842年秋,左公召集本州官员,阐明鳏寡茕独为王政之所先的道理,决定重修养济院。至1843年春,工程完毕。1842年,左公首创为救生船捐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