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入暑后,环渤海地区天气特点及养虾应对策略
文/ 沧州市环境与农业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王政 王学佩 原创报道,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今年5月环渤海地区气温与弧菌发展趋势的文章,预测了今年7、8月份雨水会频繁,藻类及弧菌变化问题加剧。现在伏期来临了,感到比预测的问题更突出。 以沧州为例,市气象局预测今年7——8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偏多2——3成,平均气温略高。现在感觉只是潮湿、气压低,但温度不高,特别在晚上是湿凉的体感,这就意味着中伏、末伏会有高温、闷、湿、雨的天气还存在。而这样的天气才是养殖上的问题频出的阶段。 从下面这张表可以看出,雨天天气接近一半,如果再加上多云天气,全天晴天的日子少的可怜。整整40天的伏期,才有几天的晴天天气。2021年伏期40天预测天气统计注:以上是2021年7月11日-8月19日的天气预测数据情况,即40天的伏期天预测情况,中伏在20天。 以上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央气象台2021年7月14日 11:30发布的天气预测信息。经过数据的整合,各地均选一地作为地区的天气代表,经过各种天气的统计,如上表所示。 分析:今年1——5月由于温度偏低,藻类丰度低、数量少,进入6月,甲藻、蓝藻逐渐爆发,菌类亦是如此。进入7月,特别是未来的中、末伏期,降雨频繁,雨水致使表层水体pH低、藻类生长受限产氧能力降低,溶氧减少;水体中细菌的生长代时(即,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。)短于藻类,因此细菌总量会强于往年,特别是弧菌,在低溶氧、低氧化还原电位下,更加容易胜出,数量剧增,尤其池塘底泥表层,且无论淡水,还是咸水,以及外源水。并且底层水的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的数值需要密切关注,不可只关注表层水,“以貌取水”。 上图为某淡水虾池底泥上覆水总菌测试,菌相和藻相看起来都不错,但是通过总菌的培养,依然看到菌量较大。 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一、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导致的问题 (1)降温和降pH。雨水由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,...